您好!欢迎光临共立消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专注消防维保检测

打造消防服务行业卓越品牌

消防检测维保服务热线:

15322445327
当前位置: 主页 > 消防资讯 > 应急标准

GB/T 30353-201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 发表时间:2023-01-10
  • 来源:共立消防
  • 人气:

1 范围

      本标准明确了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的基本要求及避险职责,规定了避险准备、震时避险、震后疏散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避险服务和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9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震时避险 avoiding danger in earthquake

      地震发生时所采取的就近躲避和撤离的行为。

3.2

      震后疏散 evacuation after seismic ground motion

      地震动结束后,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建(构)筑物的避险行为。

3.3

      地震避险 avoiding danger of earthquake

      为减轻因地震引起的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破坏对人员的伤害采取的震前避险准备、震时避险和震后疏散的应急举措。

3.4

      避险缓冲区 evacuation buffer area

      为遇险人员设立的临时停留或过渡的相对安全的避险场所和通道。

4 总则

4.1 场所范围

      本标准中的人员密集场所包括:

      a)宾馆、饭店等旅馆;

      b)餐饮场所;

      c) 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

      d) 体育场馆;

      e)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

      f) 金融证券交易场所;

      g) 影剧院、礼堂、影视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h) 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医技楼;

      i) 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

      j)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

      k)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1)人员密集的办公楼、写字楼、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4.2 基本要求

4.2.1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的目标为:提升地震避险管理水平,保障公众人身安全,减轻地震危害。

4.2.2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实施地震避险准备,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好震时避险和震后疏散工作。

4.2.3 人员密集场所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地震避险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配备必要的地震避险设施和器材。

4.2.4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包括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人员)应明确自身及该场所产权单位的地震避险责任,逐级建立并落实地震避险责任制,确定各级地震避险责任人和地震避险管理人。

4.2.5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人应与当地应急、地震等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制度。

4.3 避险职责

4.3.1 人员密集场所的产权单位应保证建筑的抗震设防和避险设施符合相关的标准。

4.3.2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人应保持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避险设施完好,及时消除相关隐患,并履行下列职责:

      a) 明确场所所属部门地震避险责任人;

      b) 制定地震避险管理制度;

      c) 定期组织开展地震避险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d) 制定地震避险预案,并适时修订;

      e) 定期组织地震避险演练;

      f) 组织、指挥人员避险,维持公共秩序。

5 避险准备

5.1 组织指挥机构

5.1.1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责任人担负地震避险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地震避险准备以及震时避险和震后疏散等工作。地震避险管理人对地震避险责任人负责,负责地震应急避险的具体工作。

5.1.2 含有多个人员密集场所的单位宜成立地震避险指挥机构。地震避险指挥机构由地震避险责任人、地震避险管理人、部门责任人等组成,具体职责包括:

      a)下达启动场所避险通知;

      b) 组织实施震时躲避、撤离和震后疏散;

      c) 报告被困人员情况,请求协助救援,并配合救援队实施人员搜救等相关工作;

      d) 接受与传递当地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关于抗震救灾的各项指令;

      e) 平时组织实施避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5.2 避险预案

5.2.1 人员密集场所应制定地震避险预案,或在地震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设立相应的部分。

5.2.2 地震避险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基本概况。场所的性质,隶属关系,职工人数,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容纳人数及抗震设防等级,疏散通道、避险缓冲区、避难场所、疏散场地,避险应急物品存放地点,次生灾害源的类型和位置等基本情况。

      b) 地震避险管理责任制。场所及所属各部门、岗位的地震避险责任人、管理人的职责及组织指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等。

      c) 震时避险方案。根据地区的地震背景、场所的具体情况和服务的人群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避险方法,制定避险方案。

      d) 震后疏散方案。根据疏散人数及其人员特点和建(构)筑物结构的具体情况制定震后疏散方案,包括震后疏散的程序、地点、路线、顺序、方式、时机、警报和疏导用语等。

      e) 地震避险准备计划。包括地震避险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避险设施、通讯、广播、照明等准备工作。

5.2.3 参照附录A和第6章、第7章规定的原则、方法与要求制定震时避险方案和震后疏散方案。

5.2.4 人员密集场所应每年组织对地震避险预案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及时修订,修订时间间隔宜不超过5年。

5.3 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

5.3.1 人员密集场所应针对本场所的特点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地震避险教育,并根据情况采用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品等不同的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避险知识。

5.3.2 人员密集场所每年至少应单独或结合其他灾害,组织员工举行1次地震避险培训演练,帮助员工熟悉地震避险预案、避险设施、避险物品存放点、地震避险方法及自身职责等。

5.3.3 培训演练的内容应包括:

      a)灾害识别练习。包括地震大小和远近识别、震感强度识别、警报识别等。

      b) 避险培训演练。包括避险缓冲区、疏散通道、疏散路线、出入口位置、疏散场所、避险物品存放点等的识别;震时避险和震后疏散方法和要求与疏导用语应用;岗位与责任等。

      c) 应对次生灾害培训演练。包括熟悉电源、气源阀门所在位置和断电、断气操作方法、要求,各种灭火和逃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躲避浓烟或烈火伤害的方法和要领。

5.3.4 人员密集场所可在日常工作中,结合放学、散场等环节,模拟撤离和疏散演练。

5.3.5 开展演练时,应采取完善的安全措施。

5.4 避险设施管理

5.4.1 建筑物内应结合消防设施设置疏散通道,疏散通道应符合GB 50016和GB 50099的要求。

5.4.2 建筑物内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或设置避险缓冲区。下列区域可以作为避险缓冲区:

      a)建筑中抗震性能相对较强的结构单元;

      b)屋顶为轻型结构或网架结构、且无吊灯或天棚等可能因为地震而掉落物件的建筑单元;

      c)经专门评估后确定的区域。

5.4.3 疏散通道、避险缓冲区可参照消防标志及其设置要求设置相应的指示标志。

5.4.4 地震避险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确保疏散通道、避险出口的畅通;

      b)在使用和营业期间,不应锁闭疏散门;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推荐产品
  •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采用的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大气层中的氮气(N2)、氩气(Ar)和二氧化碳(CO2)三种气体分别以52%、4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灭火剂
  •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由瓶架、灭火剂瓶组、泄漏检测装置、容器阀、金属软管、单向阀(灭火剂管)、集流管、安全泄漏装置、选择阀、信号反馈装置、灭火剂输送管、喷嘴、驱动气体瓶组、电磁驱动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HFC—ea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卤代烷1211、130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