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 1054-2008 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
- 发表时间:2022-10-19
- 来源:共立消防
- 人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的产品型式、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矿山井下、石油化工、隧道工程等涉及到作业人员危险场所个人逃生使用隔绝式压缩氧气自救器(以下简称:自救器)的设计、生产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31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 1226 一般压力表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Ka:盐雾试验方法
GB 2890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T 3836.1-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5099 钢质无缝气瓶
GB 8982 医用氧气
GB/T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 15256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HG/T 2198 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MT 113 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MT 454 压缩氧呼吸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用二氧化碳吸收剂-氢氧化钙技术条件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0年颁发
3 术语和定义
3.1
额定防护时间 nominal protection time
在规定作功功率条件下,自救器符合防护性能要求的公称使用时间。
3.2
防护时间 protection time
在规定作功功率条件下,自救器符合防护性能要求的实际使用时间。
3.3
高压系统 high pressure system
包括氧气瓶、氧气瓶开关、减压器、手动补给阀和压力指示计等高压部分及其连接件所形成的高压气路。
3.4
呼吸系统 breathing system
包括口具(面罩)、鼻夹、呼吸导管、气囊、排气阀和供氧装置等及其连接件与佩戴者呼吸器官所形成的起呼吸保护作用的系统。
3.5
定量供氧 oxygen delivery by constant flow
高压氧气经减压器减压后,通过节流孔以规定的流量连接向呼吸系统供氧。
3.6
手动补给供氧 oxygen delivery by manual switch
用手按动,使手动补给阀直接向呼吸系统供氧。
3.7
自动补给供氧 oxygen delivery by demand valve
呼吸系统内压力下降到规定压力值时,自动补给阀自动开启向呼吸系统供氧。
4 产品型式、型号和分类
4.1 产品型式
以高压容器压缩充填氧气作为氧气源的循环充气的隔绝式自救器。
4.2产品型号
型号标记说明:
4.3 产品分类
4.3.1 按供氧方式分为:
呼吸方式分为内循环式和往复式两种。其中为:
——定量供氧、手动补给供氧型;
——定量供氧、自动补给供氧型;
——定量供氧、手动和自动补给供氧兼用型;
4.3.2 按额定防护时间分为六种,其基本参数如表 1。
表 1
型号及规格 | 作功功率 W | 额定防护时间 min | O2 瓶额定压力 MPa | O2 储量 L | 整体质量 kg |
ZY(XF)15 | 55 | 15 | 20 | ≥40 | ≤2.5 |
ZY(XF) 30 | 30 | ≥56 | ≤3.0 | ||
ZY(XF) 45 | 45 | ≥80 |
≤3.5 | ||
ZY(XF) 60 | 60 | ≥140 | |||
ZY(XF) 90 | 90 | ≥180 | ≤4.5 | ||
ZY (XF)120 | 120 | ≥240 | ≤5.5 |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中规定技术指标要求的同时,并按照相关规定程序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制造。
5.1.2 产品在下列环境中使用时应能可靠地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下列条件应正常使用。
其气体及含量条件为:CO(0~10)%;SO2(0~2)%;H2S(0~1)%;NO2(0~1)%;CO2(0~100)%;CH4(0~100)%;N2(0~100)%;浮尘在 10 g /m3 以下。
——大气压力:(70~125)kPa;
——相对湿度:(0~98)%(25℃);
——温度:(-10~+40)℃。
5.2 产品外观质量
产品外观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准用证编号,上壳内部应设置防伪条码(编码信息量:企业和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和批次,出厂检验员等),外壳不得有明显肉眼可见的划伤和磕痕。
5.3 防护性能
5.3.1 吸气中 O2 浓度,在额定防护时间内,在开始 1 分钟内,O2 浓度短时允许不低于 19﹪,3 分钟后,O2 浓度不低于 21﹪,额定时间内吸气中 O2 浓度应不低于 25%。
5.3.2 吸气中 CO2 浓度,在额定防护时间内吸气中 CO2 浓度应不大于 2.0%。
5.3.3 吸气中应无刺激性气味、无有毒有害气体,其粉尘量不应使佩戴者呼吸受到影响。
5.3.4 吸气温度,额定防护时间内在 20℃±3℃的环境温度下,吸气温度应不大于 50℃。
5.3.5 通气阻力,防护性能试验后,清净罐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 200Pa。
5.4 气密性
5.4.1 高压气密性,高压系统经气密性试验,系统内的接合点应不漏气。
5.4.2 正、负压气密性,呼吸系统经正压和负压气密性试验测定,其压力变化值应不大于 50Pa。
5.5 供氧性能
5.5.1 定量供氧量,当氧气瓶压力为(20~3)MPa 时,定量供氧量应不小于 1.2L/min。
5.5.2 自动补给供氧量,当氧气瓶压力为(20~5)MPa 时,供氧量应不小于 60 L/min。
5.5.3 手动补给供氧量,当氧气瓶压力为(20~5)MPa 时,供氧量应不小于 60 L/min。
5.6 封口带的开启力应为 40~120N。
5.7 耐温性能
产品经高温、低温试验,所有零部件应不变形、不开裂、无发粘和变硬等不良状态,并应符合本标准 5.4 和 5.5 要求。
5.8 耐跌落、滚动冲击性能
5.8.1 耐跌落冲击,产品经跌落试验,外壳和清净罐等应不变形,不开裂,并应符合本标准 5.4 要求。
5.8.2 耐滚动冲击,产品经滚动冲击试验,应符合本标准 5.4、5.5 要求。
5.9 零部件要求
5.9.1 自救器外罐要有足够强度,便于携带,便于清洗;封口带锁紧装置不能被意外的挂开;所有零件应保持清洁,口具应消毒,与 O2 接触的零件应无油。
5.9.2 口具应便于咬紧,舒适,闭嘴时应严密。鼻夹弹簧夹紧力适中与鼻夹垫配合应可靠密封鼻孔, 无异常痛苦或不能因激动、汗液而脱落。头带、脖带、腰带应结实,能方便地调节长度并可锁紧。
5.9.3 有面罩的自救器,面罩应符合 GB2890 的规定。
5.9.4 呼吸软管经气密试验应不漏气;软管应有弹性,产生变形时,呼吸应畅通。
5.9.5 气囊
a)气囊容积为 4L 以上;b)经 50℃±1℃热水浸泡试验后,应不开裂;c)经气密性试验应不漏气。
5.9.6 清净罐
a)经气密性试验应不漏气;
b)其结构应便于换药和清洗,并能防止药剂松动和偏斜。
5.9.7 氧气瓶和气瓶阀门
a)氧气瓶应符合 GB5099 的有关规定;
b)阀门应开启、关闭灵活、不漏气,开启力为(40~150)N。
5.9.8 压力指示器
5.9.8.1 应符合 GB/T1226 有关规定。
5.9.8.2 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指示的压力应为氧气瓶内的压力值,表盘应用鲜明颜色划分为停止使用区域;工作压力区域和充填压力区域直观容易分辨区域。
5.9.8.3 区域内应有压力刻度且清晰可见,其刻度值分辨率为 1%。
5.9.9 自动补给阀开启压力,应为(-100~-400)Pa。
5.9.10 呼气阀、吸气阀
5.9.10.1 呼气阀、吸气阀的逆向漏气量应不大于 0.5L/min。
5.9.10.2 呼气阀、吸气阀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 50Pa,其结构,应保证呼吸器阀片动作可靠。
5.9.11 排气阀
5.9.11.1 排气阀的逆向气密性,在 980Pa 压力下,保持 1min,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 50Pa。
5.9.11.2 排气阀的排气压力为(150~300)Pa。
5.9.12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不大于 1MPa。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采用的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大气层中的氮气(N2)、氩气(Ar)和二氧化碳(CO2)三种气体分别以52%、4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灭火剂
-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由瓶架、灭火剂瓶组、泄漏检测装置、容器阀、金属软管、单向阀(灭火剂管)、集流管、安全泄漏装置、选择阀、信号反馈装置、灭火剂输送管、喷嘴、驱动气体瓶组、电磁驱动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HFC—ea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卤代烷1211、130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