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1145-2011 多分量、多采集站瞬变电磁场探测仪
- 发表时间:2022-10-07
- 来源:共立消防
- 人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分量、多采集站瞬变电磁场探测仪(以下简称探测仪)的术语和定义、组成及主要功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做地质灾害预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查使用的多分量、多采集站瞬变电磁探测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MOD)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IEC 60068-2-1:2007,IDT)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EC 60068-2-2:2007,IDT)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IEC 60068-2-78:2001,IDT)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 (12h+12h循环)(I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IEC 60068-2-27:1987,IDT)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IEC 60068-2-6:1995,IDT)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798.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2部分:运输(IEC 60721-3-2:1997,MOD)
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DZ/T 0187-1997 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MT 210-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基本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于标准。
3.1
瞬变电磁法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时间域电磁法 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通过接受和分析用阶跃电脉冲激励在地下介质中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二次电磁场信号,识别目标地层电性结构的探测方法。
注:瞬变电磁法的英文缩写为TEM;时间域电磁法的英文缩写为TDEM.
3.2
多分量、多采集站 multi-components/multi-survey stations
由多路信号通道的数据采集器组成采集站,利用多台分布式采集站的测点组合排列,能够以一台发射机发射多台接收机接收的作业方式记录带有地层信息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数据。
3.3
浅层探测、中深层探测、深层探测 the shallow depth probe/the mid-depth probe/ the large-depth probe
目标地质体距观测系统布置的地表50m以内为浅层探测,50m~500m为中深层探测,大于500m为深层探测。
4 组成及主要功能
4.1 组成
探测仪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3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由多台采集站构成的分布式接收系统具有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其控制方式是 “一线多点”形式,即一条网络线,多个网络节点,其中的每一个节点通过有线或无线形式的远程数传系统相连。
图1 探测仪系统组成
4.2 主要功能
探测仪用于野外施工环境,实现DZ/T 0187-1997规定的野外技术规则。
4.2.1 发射系统
产生阶跃电脉冲激励,建立瞬态电磁场源。主要功能有:
a) 负载方式:大回线、电极两种形式;
b) 发射方式:连续方波方式、单次方波方式;
c) 发射电流波形:双极性归零方式、双极性不归零方式、单极性方式和可编程方式(任选);
d) 发射机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和接地短路保护功能;
e) 发射前可自动检测发射回路的阻抗;
f) 可实时监测发射电流和电压的时间曲线,并记录所发射的每个周期的电流和电压值,其存储量可以满足一个工作日的工程量需要。
4.2.2 接收系统
接收地下介质中产生的随时间变化的二次电磁场信号。主要功能有:
a) 信号接收:探测仪可接入12个以上的采集站,每个采集站可接入4个以上的信号道,信号道可接入磁探头或电极;
b) 采样频率不小于100 kHZ;
c) 时间域叠加次数不小于1024次;
d) 工频自适应滤波和尖峰自动抑制不低于60 dB;
e) 具备接收延时和接收时窗范围选择功能;
f) 远程数据传输有无线、有线、自记录等主要方式;
g) 远程数传距离大于1000 m。
4.2.3 中央控制系统
协调发射机与接收机工作,野外数据管理等。可以与接收机一体化。主要功能有:
a) 控制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同步工作。可采用参考电缆、无线、石英钟、GPS等时间同步方式,也可以任意几种组合。接收系统的同步相对误差小于1 μs。
b) 具备远程多采集站数据读取、记录和显示各采集道信号波形功能(常用数据压缩方式)。
5 要求
5.1 发射系统性能指标
发射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所列。
表1 发射系统参数表
探测深度范围 | 发射频率(多档可选)Hz | 最大发射电流 A | 最大发射电压 V | 最长关断时间 μS |
浅层探测 | 15-250 | ≥1 | ≥50 | ≤1 |
中深层探测 | 2.5-25 | ≥20 | ≥150 | ≤10 |
深层探测 | 1-10 | ≥80 | ≥400 | ≤100 |
5.2 接收系统性能指标
接收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性能指标:
a) 振幅一致性≤0.5%;
b) 相位一致性≤0.5°;
c) 前放增益与换挡增益误差:前放增益不少于2挡,换挡增益误差应≤0.5%;
d) 串音不低于80 dB;
e) 动态范围应大于100 dB;
f) 信号畸变:≤0.5%。
5.3 内部结构
5.3.1 所有螺钉螺母应紧固,并能防止自动脱落。
5.3.2 所有金属零部件应经过防锈、防蚀处理。
5.3.3 机械结构应具有密封措施。
5.4 外观
5.4.1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表面涂镀层应均匀。
5.4.2 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
5.4.3 紧固件应牢固,无松动;活动件应灵活自如。
5.4.4 铭牌应完整、牢固、清晰、端正、美观。
5.5 电气安全
5.5.1 绝缘电阻
电路与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10 MΩ;交变湿热后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1 MΩ。
5.5.2 介电强度
探测仪的电路与外壳间应能承受交流额定频率(45 Hz~65 Hz)、电压500 V,试验电流不大于AC 5 mA,历时1 min的绝缘介电强度试验,试验期间应无绝缘击穿和表面闪络。
以上为标准部分内容,如需看标准全文,请到相关授权网站购买标准正版。
-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IG-541灭火系统采用的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是由大气层中的氮气(N2)、氩气(Ar)和二氧化碳(CO2)三种气体分别以52%、4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灭火剂
-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由瓶架、灭火剂瓶组、泄漏检测装置、容器阀、金属软管、单向阀(灭火剂管)、集流管、安全泄漏装置、选择阀、信号反馈装置、灭火剂输送管、喷嘴、驱动气体瓶组、电磁驱动
-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是一种高效能的灭火设备,其灭火剂HFC—ea是一种无色、无味、低毒性、绝缘性好、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对大气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ODP)为零,是卤代烷1211、130
-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适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使用的干粉灭火器若是外挂式储压式的,操作者应一手紧握喷枪、另一手提起储气瓶上的